1988年,開始聽聞「電腦病毒」,透過磁碟片傳播,起初不太會造成危害,後來有些病毒,可能造成電腦資料毁損,或者當機。

1991年,班上同學,僅有少數人買電腦,當年網路未普及,看報紙得知,有一種電腦病毒,幾月幾日,即將發作。

班上兩位同學討論的事,我隔天才聽說,他們不確定電腦是否已感染該項病毒,甲同學說,你把日期設定到明天,就知道答案了!乙同學真的把日期設定到「未來一天」,結果,病毒發作,電腦不能正常使用!

我聽到這兩位同學的處理,也幫不上忙,大概只能重新安裝系統,資料已經不見了!

隔了好幾年,大約是2001年,有一次,在醫院裡,幾乎每個護理站的電腦皆中毒,資訊人員到各個單位解救電腦,疲於奔命!小兒科其中一個樓層,護理站的三台電腦皆沒發作,可以繼續使用。原來,有一位醫師,我的學弟,把電腦的日期,設定到「未來兩天」,跳過病毒的發作日期,因而電腦能夠繼續使用,僅需簡單執行解毒軟體,短時間可以處理完成。全院許多單位的電腦,病毒已發作,需繁複流程,耗時重新安裝作業系統及各種軟體,恢復電腦的功能。

舊款電腦系統,尚無「網路自動校準時間」的功能,若有,還必須停用自動校準,以免修改的日期,自動還原為「今天」。

回想以前聽聞的事,不確定電腦是否已感染病毒,要用什麼方法去「知道」?設定「未來一天」,而病毒發作,這種「知道」,要付出慘痛代價!設定「未來兩天」,病毒不發作,也許事後別人仍「不知道」,而內行人可以瞭解,這是「有智慧」的操作方法。

類似的情況,我曾經聽聞前輩醫師們,在會議中討論,新生兒經過初步驗血篩檢,疑似對於某類型食物,不能良好代謝,很可能造成疾病發作。如果吃了特定食物,便會「知道」,或者說「確定」新生兒罹患那種罕見疾病。老一輩醫師主張,在餵食過程,先避免使用那些食物,寧可「不知道」、「不確定」,也不要為了「知道」而付出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