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國小四年級男孩,因為頻繁眨眼睛,而到門診。

這個小朋友,已經連續考試第一名很多次,而且是班長,又是模範生。大概是這樣,可能自我期許很高,造成心理壓力。

服用藥物,是為了快速改善症狀。但藥物不是唯一方法,能夠配合心理輔導,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量。

我與這個同學,以及家長談談,看能否不必繼續當班長?

下一次門診,果然家長有與學校老師商量,改選別人當班長,這個同學變成副班長,心理壓力減輕一些。

又經過一個月,不自主眨眼的症狀減到很少,藥物的使用量也能調降。

之後幾個月,不必經常服藥,只有在眨眼症狀出現期間,偶爾用藥。

由此看來,小學生是有心理壓力的,老師及父母親沒有要求他,是小朋友本身,自我追求完美。

能夠適當開導,或許根本不必吃藥,自然達到症狀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