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發問卷調查,給人們勾選『遇到不懂的英文字,要立刻查嗎?』我猜想,大部份人會選擇『是』,很少人選『否』。

接受問卷調查是一回事,真正遇到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實際作為。

準備重考那年,在補習班,有一次物理老師談到『真空』,順便在黑板上寫了 vacuum。我一看,懷疑老師寫錯,因為從來沒看過英文單字裡包含連續兩個u,立刻查字典。我的座位靠近教室前端,距離近,當然被老師注意到我在查英文字典,並且問我:『對吧!兩個u』我點點頭,老師也露出笑容。

在旁的同學小聲說出一句:『我就知道,只有你會做這種事!』意思好像是說,我上課不專心。

幸好,老師完全沒有責怪我,也許他認同英文單字不熟就要立刻查,也可能他認為我查出來等於當眾肯定物理老師的英文程度好。課堂上講的是物理學,我做了一件與物理學不相關的事,由懷疑,短時間內就肯定老師寫的是正確英文單字。

這件事,一直留下深刻印象,也不會忘記vacuum這個字。經過十五年左右,在2002年,幫一位主任的新書校稿,『真空』附的英文是vaccum,一眼看到兩個c而不是兩個u,就知道這字需要校正,主任說我很細心。其實這個小知識,來自上大學之前的學習。


人的知識,是一點一滴漸漸累積起來的,初學之時,可能不容易預料將來會有什麼用途。有些東西,乍看之下,微不足道,考試也不考,很容易讓人們忽略。

大家知道有不懂的字要查字典,但是不一定每次皆能依照原則行事。假如我當年在物理課查英文字典被罵,大概會調整行為模式,把單字先寫在筆記本,等下課時間才查字典。若忘了查,就失去一個學習的機會。

我在課堂上,直接查字典的次數,其實不多。在個人自修時間,就常常查,例如國中高中的歷史、地理課本內文附有英文,數學、物理、化學課本後面有英文名詞附錄,我有時會翻閱,遇到不熟悉的字就查字典。讀三民主義的時候,遇到國父用中文音譯名詞(例如『哪遜』、『托辣斯』),有的沒附原文,我推敲原本是哪一個英文單字("nation", "trust");書中提到有關物理、化學的知識(例如『亞殖民地』名稱是由『亞磷酸鹽』的概念而來),我也設法查閱相關資料,但是,三民主義的考試,不可能考這些東西。我這樣作,對於當年高中的學期考試、大學聯考,實在一點幫助也沒有,可是,好奇心的驅使,讓我很想查看有關聯的知識。現在唸研究所,瞭解到,讀書往小處仔細查,可能會有大發現。

以前唸書,花時間查有關聯的知識,好像在作傻事,對考試無用。時間有限的情況,又需要謀求高分,實在不適合用那樣的方式學習。如果時間充裕,又有豐富的圖書館與網路資源,能迅速提供參考資料,在查閱的過程,會得到很大的喜悅。

上物理學的課,可否查英文字典?這個問題應該沒有絕對的答案,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專心學物理,是好事,查英文字典可能會分散注意力。『專心』、『分心』之間,要如何拿捏得準?有時也不容易。如果大考將屆,一個時間專心準備一個科目很重要,較不適合查看別科的資料。平時讀書,若能發現不同科目之間的關聯,將有會心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