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oE是電腦術語,完整英文名稱是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意即乙太網路上的點對點協定,是將點對點協定(PPP)封裝在乙太網路(Ethernet)框架中的一種網路隧道協定。

我使用電腦的經驗,早期沒有網路,後來有數據機以電話線路撥接上網,使用PPP,進入寬頻時代,則採用PPPoE。

這裡所謂「點對點」協定,是指一台電腦,對另一台電腦,互相傳遞訊息,遵守某些規範,而順利傳送。

幾年前,我思考「電腦網路」的英文縮寫,如果拿到「人際網路」,PPPoE可以當作什麼的縮寫?

也許沒有標準答案,此處列出一種參考解答:
Person-to-Person Principle on Earth (地球上,人與人互動溝通的原則)

能不能用「一個字」代表PPPoE?

如果存在某個字,意思類似PPPoE,大概是「仁」吧!

「仁」的文字結構,是「二」與「人」的組合,意義是兩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電腦網路上,兩台電腦可以使用PPPoE連結。人際網路上,假如沒有「仁」,會出狀況的!

 


1983年,我開始接觸電腦,相對於同儕而言,算是很早學習,不止操作電腦,也設計程式,有時突發奇想,就像卡通影片《哆拉A夢》常常出現新的玩意兒。

在1981年,小學六年級,彰化縣推動論語教學,老師教一些章句。升上國中,也有論語課程,每次月考佔國文科10%的分數。上了高中,1984年,恰好使用新教材,陳立夫先生的《四書道貫》大量被引用於《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同學們好像看不習慣,當年也有些老師認為舊教材比較容易教。

現在回憶,我很難評論陳立夫先生的思想好不好,但我喜歡看「新奇」的文章,古書得到現代人新的闡釋,雖未必完全準確,至少啟發思考。

高中那三年,讀四書章句,有時會思考,現代電腦科技很發達,有沒有新方法讀懂古文深層涵義?另外,科技可能有後遺症,會不會需要古人的智慧來幫助處理?用什麼方法復興中華文化而應用在科技之中?

古代文化與現代科技,要怎麼結合?這似乎與「中西醫結合」的發展大有關聯!

經過二十多年,浮現少量線索,PPPoE是其中一個。但這只算是概念,還談不上實作。

需要更多時間、更多有興趣的人,仔細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