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與人腦,在實質上,有很多不同,運作模式,也存在種種差異。雖然如此,電腦仍有不少地方,與人腦相似,假如完全不同,那麼稱為『計算機』就可以,不必給它一個『電腦』的稱呼。

從1983年開始,我經常思考這類型的問題。當年,由報紙看到一些文章,談到大腦的奧秘,科學家們難以完全瞭解。我自己有一種想法,先認識電腦的操作邏輯,也許可以作為一種基礎,藉以推測人腦的運作模式。

在1991年,小兒科第三年住院醫師即將屆滿,同事們有人選擇離開大醫院,到基層服務。繼續留任的醫師要選擇一個專長,進行第四年與第五年的次專科醫師訓練。在考慮選科的過程,我回憶唸國中的時候,對於人腦的奧妙很有興趣,學習電腦程式語言,也有一部份原因是當年想要藉以瞭解人腦。加上醫院內部的各項因緣際會,我選擇『小兒神經科』。

後來,有時會遇到別人問我為何選擇這科?我常半開玩笑地回答,因為對電腦有興趣,對人腦的研究當然也很有興趣。

兒童的腦,真的是『發展中』的腦,從出生,年齡漸漸增長,大腦愈臻成熟,功能也愈多。

恰好,我在國中二年級那年買電腦,正是八位元電腦在台灣方興未艾之時,電腦的應用仍然很少,在書店能買到的相關書籍也寥寥無幾。似乎我經歷了微電腦在台灣的嬰幼兒發展階段。

我從大學三年級第二學期開始,調整對電腦的態度,就是自己不寫程式了,專心在應用,把別人設計好的軟體,應用在醫學上。因為我沒有太多閒暇時間,應該把醫學的功課顧好。將來若需要參與開發新的醫學應用軟體,我主要專長在醫學領域,對電腦程式有些概念,容易與專職的程式設計師溝通。

經過二十多年,電腦科技的進步很大,目前我尚未正式投入醫學軟體的開發,但這些年來,經常思考電腦資訊方面的知識,對於瞭解人腦的啟示。

人們所遇到的困難,也許可以對照『相似的問題』在電腦上怎麼處理,得到一些靈感,幫助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