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孩對於「機器人」很有興趣,一同報名課程,與年紀相仿的小學生們,共享歡樂學習。

聽說在台灣,高中及國中生有不少人玩機器人,而國小學生,人數更多,每年的機器人比賽,有來自各地的學生參加。報紙也有文章,指出台灣有個大學,開設機器人的科系。

在機器人教室,我看到小朋友們聚精會神,組裝積木、齒輪、馬達、感應器。老師說,整個過程,可以訓練兒童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程式設計,原來那麼容易,不必打字輸入程式碼,只要用滑鼠拖曳圖案,便能組裝程式,有點像積木的組合。經過老師簡單說明,每個小朋友都會設計程式。電腦科技進步真快,兒童用圖形化方式學習,可以建立基本概念,等上了國中或高中,想要學習「正式」的程式語言,應該能迅速掌握要領。

有一次,老師在白色板子,貼了一圈黑色膠帶,讓小朋友們作出沿著路徑走的機器人。照著老師的提示,大部分人成功了,只有少數同學的機器人偏離路線,甚至原地打轉,引來其他同學哈哈大笑。

這位老師很會引導小朋友,他並非代替學生找出癥結,而是讓孩子自己檢查程式,在電腦上修改,重新以USB線傳到機器人,測試能否正常運作,如果不行,再回電腦修改。小朋友們也很願意自己思考哪裡出狀況,自己解決,會有很大的成就感,不得已才舉手發問。

大家的機器人,以感光器偵測白色與黑色,隨時自動調節左馬達與右馬達的轉動速度,便能沿著路徑走。實在很神奇!小朋友竟然作得到!

下課後,聽老師說,每年的機器人比賽,小朋友是主動想報名參加,在賽前,也練習很久,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甚至「失敗」超過一千次,也繼續修改。(這裡講的「失敗」,並非完全失敗,而是不夠完美,一再重複作細部微調。)

這些小朋友,對於機器人程式的修改,真的很有興趣!

 


 

經過幾天,我聯想一件事:「修」改機器人的「行」進方式,能否簡稱為「修行」?

對於宗教,我沒有深入研究。一般人的想法,似乎認為「修行」是痛苦的事。

而我看到國小學生,在一次一次的挫折中,不斷修改,讓機器人走得更順,大家是面帶笑容的,遇到機器人走錯的情況,也不會生氣,笑一笑,回到電腦修改,改成功的時候,發出更大的笑聲。

 

如果擴大聯想範圍:

電腦的硬體、軟體,每年都有很大的進步,這也是藉由反覆「修改」而達成。

人們開車在路上,手握方向盤,隨時看路上有什麼變化,轉動方向盤,適時加速與減速。這能否也算是「修行」?如果可以,那麼,許多一般民眾都是有修行的人,至少,他們在開車期間,很注意修正行進的方向與速度。

若把開車調整方向盤的概念,應用到平時的待人處事,經常注意微小偏差,即時修正,這樣的行為表現,大概可以近似宗教所講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