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聽到人們講「這件事我沒辦法處理」或是「我不能作到」這一類的話。

如果有兩個人,一個說「沒辦法」,另一人說「不能」,這兩人合作,會不會變成能夠有辦法?

 


 

唸小學期間,聽老師講「瞎子與瘸子」的故事,內容大致是說:

瞎子看不到路,而身體強壯,可以走路;

瘸子視力正常,但是走路有困難。

這兩個人,個別憑自己一人,難以走到遠處去。

兩人採取合作方式,瞎子把瘸子揹在肩上,由瘸子指揮方向,瞎子負責走路,很快就可以前進到遠方。

 


 

在卡通影集《北海小英雄》的故事裡,小威的頭腦很靈活,常常可以想到好方法,但他只是個小孩,沒有足夠的力氣。小威把他的想法講給大人聽,由身強體壯的水手們出力,便能解決困難。

那些水手,只靠力氣,難以成事。小威想得到辦法,憑一己卻無力完成。

合作,便帶來新希望。

 


 

上面似乎只是寓言與卡通故事,看了也許仍懷疑:在生活中如何運用?

 

實際上,現代人也可能有類似情形,例如:

有人會開車,但他對某地的路不熟。

他的朋友,不會開車,而以前常坐別人的車去那個地方,對路途相當熟悉。

這位朋友,坐在車上,幫忙指引道路,於是很順利,到達目的地。

 

會開車,可說「有能力」,不識路,就像不懂方法。

他的朋友知道路怎麼走,卻沒有開車技能,自己靠走路,難以到達。

 

如果聽到有人講「沒辦法」,也許他是「有能力」。

另一人講他「不能」,或許他「懂方法」。

這兩人合作,說不定可以共同解決難題!

 


 

我個人在大學期間,唸中醫、西醫兩種課程,畢業後取得兩項專業證照。工作之餘,也唸了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拿到碩士學位。多年來,經常思考,中醫與西醫,要如何相輔相成?

這似乎有其難處,需要多領域專家們一同合作進行。

頭腦在思考過程,也回憶起小學時期聽到的故事,與看過的卡通影集,希望對工作有些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