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有時遇到某些事,求好心切,希望短時間迅速改善,可惜,反而更慢!
以前有個故事說,有人挑著一擔橘子,準備進城,天快要黑了,古代沒有電燈,他怕城門關起來,進不去,心裡很著急!別人看他慌慌忙忙的樣子,說:「你如果慢慢走,可能趕得及。」挑橘子的人心想:「難道慢走可以進城,快走反倒進不了城嗎?」他一邊嘀咕,一邊加快腳步,向前直跑。結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兩擔橘子滾到地面。他急忙撿橘子,等橘子收拾完,天已全黑,城門關上,他終於無法進城。
看了古人的故事,聯想某些疾病的變化過程,可供參考。
例如有小朋友,得到「妥瑞氏症」,發生不自主之眨眼、聳肩、手腳動作,或者喉嚨發出怪聲,不同症狀,可能交替、輪流出現。如果患者及家人,心情放輕鬆,有可能比較快達到症狀緩解。若是家長很想要快點!快點!希望趕快使症狀完全消失,這會增加心理壓力,反而使症狀拖延更久!
醫學之外,談點別的,舉個例子,有小朋友喜歡吃果凍,放暑假有較多空閒時間,在媽媽的指導下,一同製作,把洋菜煮好,水果切塊放進盒子,最後一道步驟是放入冰箱,然後等待一兩個小時。若是先去玩遊戲,暫時忘記冰箱裡的作品,等媽媽叫,可以享用家庭親自製作的果凍。假如小朋友很急!才半小時而已,每十分鐘打開冰箱一次,搖一搖,看看果凍是不是好了?這樣,反而更慢好!
其他方面,也有幾種事情可以舉例:
小朋友等待郵購的禮物,恰好暑假不必上課,預估的日期,一大早就到門口等郵差,等到很無聊,又進書房想看點書,但心裡想著郵差快要來,才幾分鐘,又到門口等郵差,希望在第一時間收到禮物,不想有所延遲。這樣的想法,會使他的生活變得緊張,不能專心讀書,甚至玩遊戲難以專注投入,做其他事也變得漫不經心。郵差若是來臨,會按電鈴吧!而且郵差按了電鈴,會耐心等候一陣子,不會立刻離去。
另一個場景,等待電梯的過程,偶爾看到少數人,反覆壓按鈕兩三次,甚至很用力壓,上樓與下樓兩個按鈕都壓,這樣,電梯會變得更快來到嗎?按鈕輕壓一次,看到燈亮即可,實在沒有必要重複壓、大力壓。也有少數人心很急,看見電梯門開就快快進入,已關門,才發現是往地下室,可是他要上樓,這種情況,幾乎是天天發生,而且很多次。(我工作的場所,常有民眾沒弄清楚電梯往上或往下,急著進電梯,也許他們平時很少使用電梯。)搭錯電梯,等於消耗額外時間,他不是想要省時嗎?
再回到醫學話題,某人有個小傷口,醫師已作處理,用紗布覆蓋,並解釋這是簡單的傷口,原則上,近期內即將痊癒。這個病患,一天內重複多次,打開紗布,看看傷口恢復到什麼程度,很想要快點好,可是,這樣作,是沒有幫助的。
某些症狀輕微的小病,或許不要太在意,很快就自然好了!若頭腦裡反覆想著病什麼時候好,可能會延遲復原。至於比較嚴重的病症,如果有醫護專業人士協助觀察,病患本身不必想太多醫療方面的事,心念可以轉移到別的地方,聽聽音樂,或者看些輕鬆的電視節目,有助身體漸漸康復。
有的人,「求好心切」可能發揮良好的作用,使自己表現更好。但是在某些情況,「求好心切」也許會延遲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