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1992年,有一次等印表機,等了40分鐘,它才印出來。

這件事講出來,別人問我怎麼願意等那麼久?為何沒有懷疑電腦當機?

有人就說他大概會按reset,讓電腦重新開機,不印了!等重開機後,再嘗試列印。

當年我用的電腦是MacClassic,採用Motorola 68000的CPU,運作速率是 8 MHz,噴墨印表機型號是 HP DeskWriter。雷射印表機當時太貴,我買不起,少數更昂貴的雷射印表機,具有PostScript功能,可以快速印出精美的圖案。對於沒有PostScript功能的設備,有個軟體以模擬的方式進行。

我幫班上的一份共同筆記設計封面,自己嘗試使用模擬PostScript的軟體,看噴墨印表機能否印出逼近雷射印表機的效果,因為電腦速度慢,我以滑鼠點按列印之後,順便用手錶計時,到旁邊做別的事,偶爾回頭望望電腦。螢幕上,滑鼠的游標一直旋轉,我猜還沒當機,繼續等等看。經過40分鐘,印表機開始動了!當時真的很高興,等那麼久,終於印好,電腦沒有當掉!

 


 

回憶1989年,班上的通訊錄由我打字,影印給同學們。每個人有「永久地址」、「通訊地址」以及對應的兩個電話號碼,姓名的字樣大小,與其他字相同。班代問我一件事:能否放大姓名的字級,恰好佔兩列之高度,而且顯示在格子左方?(當時,MS Word並未流行,甚至Windows 3.0也還沒出現,大多數人在DOS下,操作 PE 或 PE2等,這類的文字處理軟體。)

這個問題,經過兩年,我才想出解決方案!使用ClarisWorks軟體,竟然可以輕鬆處理,同學第一次看到這種「排版」,直呼「不可思議」!

全班只有我一人採用Mac系統,有同學使用DOS,極少數人安裝了Windows,很多同學尚未買電腦。我好像拿到卡通故事那種「哆啦A夢的道具」,受到同學們投以羨慕的眼光。

 


 

再回憶另一件事,1985年,高一升高二的暑假,電腦研習社的學長,出題目給我們練習,預備參加教育部舉辦的程式設計競賽。其中一題,要計算圓周率到小數一百位,我想不出方法。經過大概五年,雖然是唸醫學院,偶爾仍把程式設計當作生活的消遣,有一天突然想到方法,寫出程式,算出正確答案。

 


 

我個人也遇過多次電腦當機,畫面停頓很久,讓人不得不按reset,重新開機。

有沒有一種標準,幫助判斷:什麼情況值得繼續等?何時要「當機立斷」重開機?

這好像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由他的經驗去思考,可能大部分都能準確作決定,而少數情況,也許再等一些時間,電腦就會出現原本期望的東西。

 

有些事情,需要等待,也許時間真的很漫長!(前面電腦的事,有40分鐘兩年五年)

不等,可以立刻作別的事。

等待,或許能看到精彩的結局。

但是,很難事先預測:真的那麼值得守候嗎?

 


 

操作電腦,有這種情形,在其他方面,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溝通,可能也有類似情境。

有時,父母問小孩一個問題,小孩可能還在思考,尚未想到合適的回答方法,大人如果心急,要求立刻回答,或者懷疑小孩作了什麼事不敢講,父母臉上的表情有了變化,觀察敏銳的小孩,可能更不願意說話。

如果大人心情很輕鬆,沒有要求孩子即刻回應,態度和靄,孩子大概比較能講出一些話,有助繼續溝通。

 


 

我個人在高中二年級與三年級期間,課程的學習遇到困難,考試成績退步很多,高中畢業,赴台北補習一年,才考進大學。而大學二年級到四年級期間,也是有不少科目考得很差,常常補考、重修。

那段歲月,很幸運,母親總是很有耐心,一直用正向鼓勵支持,完全沒有責罵,讓我心裡可以維持平靜,用緩慢的步調讀書。

大概我的讀書方式不一樣吧!在考試之中,沒有得到高分,那都是過去的事了!

最近一兩年,我常與實習醫師們聊「中醫」與「西醫」怎麼結合?牽涉到中華文化與外國科學思想的連接,言談之中,有時我舉一些例子,以高中、國中的知識,連結到中西醫領域。學弟妹說我講的他們都聽得懂,但我如果不講,他們卻沒有這種聯想。學弟妹們也很驚訝,原本認為高中、國中的知識對現在學醫不太重要,聽完我的講解,才注意到,原來以前採用應付考試的方式讀書,沒注意到不同科目之間可以互相參考。

 


 

現在重新回想自身的求學歷程,以前考試成績不好,不代表沒努力,我是在某些知識的學習,遇到困難點。人們的大腦,會漸漸消化吸收,經年累月,把舊有知識重新排列組合,可以實際發揮效用。

我相信,不止我一個人遇到這類狀況。許多人,雖然現在考試成績不佳,大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如果得到適當的鼓勵支持,耐心等候,將來也都會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