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有個星期六,講好隔天要去科學博物館參觀。星期日上午,兩個小孩為了瑣碎的事,言語不合,因而不願意一同出門。

弟弟說很想快點去科學博物館,媽媽勸哥哥快點出門,講了很久,哥哥就是不願意一同出遊,寧可自己一人在家裡。

但是當年孩子仍小,我不放心讓他一人獨自在家,就由內人先帶小兒子出門。

我在家裡,靜靜做自己的事,一句話也沒說。大兒子一人在房間,玩一些玩具,也感覺無聊了,就來向我說:「爸爸,我想去科學博物館!」

於是,我們一家四口,在科學博物館會合。

內人問我,用什麼方法,勸大兒子出門?

我一句話也沒講!


 前幾天,大兒子又有一些事。內人請我好好規勸兒子。實際上,我尚在思考,因此未發言,只是讓兒子回到他的房間。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兒子自己想通了,事情自然得到解決。

我這次,又是一語不發。假設我有講話,或許,兒子當時也聽不進去。


 

 

仔細回想工作經歷,也有類似情況,在醫院裡上演。

 

我在住院醫師第二年期間,有一回,與小兒科同事去產房,婦產科醫師把早產的初生嬰兒抱到一旁,由小兒科處理。我看他呼吸狀況差,準備進行氣管插管,同事說「再等一下」,過一會兒,娃娃自己呼吸得很好,不必靠插管,血氧供應充足,臉色及四肢皮膚變紅潤,我們就比較安心了!新生兒科主任常教導,慎選插管時機,能拔管時,儘早拔管,讓嬰兒可以脫離機械呼吸器。

這幾年,在門診,常常遇到青少年的頭痛、頭暈,有些人不一定需要儀器設備的檢查,有的症狀較久,就先排一兩項檢驗。下次回診,有人說,他好了!其中有一部分人,都沒吃藥,頭痛頭暈沒再發。(我沒作正式統計,不知這些人數,佔百分之幾?)

還有一些不自主眨眼、聳肩、清喉嚨的小朋友們,家長擔憂症狀可能越來越嚴重。而實際上,多數患者,能夠漸漸改善,其中也有一些人,不必吃藥。

 


 

人體,像一部奧妙的儀器,沒有操作說明書,這部儀器似乎具有自動修復的機能,在不嚴重的情況,給他一些時間,也許自己就好了!

人內心的思想調整,也需要時間,父母管教子女,講太多話,若未能發揮效用,不如給予簡單提示,讓孩子多一點自由思考,可能漸入佳境。

醫學的處理,需考慮多重因素,某些狀況必須在短時間內立即採取應變措施,有些時候可以慢工出細活。

「無為」,目前可能僅適用於少數情況,我個人經驗有限,只能提供少數例子給人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