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讀過文字故事,隔幾年,觀賞國劇演出,過了許多年,由電視節目又聽到那段歷史,再隔一段期間,回憶童年往事,各個人生階段,有不同的感想。

1981年,國中一年級看到課本《空城計》故事,我參閱《三國演義》第95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初次對馬謖有些概略認知。

讀大學期間,有個假日,打開電視,正在播出國劇,演出《揮淚斬馬謖》的故事,看到結尾,諸葛亮淚流滿面,在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大概三十幾歲的時候,看到電視《鐵獅玉玲瓏》節目,說說唱唱,有一回談到「馬謖」,編劇的人,具有豐富的聯想力,「馬謖」用台語發音,很像英語 "Muscle",似乎「馬謖」語意含有肌肉強健的意思?電視節目有娛樂效果,也談真正歷史故事,描述馬謖犯了過錯,依照當時的軍法,難逃死罪。

諸葛亮斬了馬謖,想起他和馬謖平時的情誼,心中十分難過,流下了痛心的眼淚。此後,把馬謖的兒子照顧得很好,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諸葛亮對將士們說:「這次出兵失敗,固然是因為馬謖違反軍令,可是我用人不當,也應該負責。」他就上了奏章,自己眨官三等。

如果生活在現代,軍人犯了類似馬謖的過錯,罪刑也許不致於死。
有時候,我一方面思考,醫學上的進步,可以減少患者所受的痛苦,例如外科有微創手術,不必開很大的傷口,亦能妥善治療,內科有新式療法,提升效果,降低副作用不良反應。由此聯想,在民法、軍法的判決,有沒有比較新的方式?儘量維持每個生命,讓犯法的人,可以發揮一己能力,對國家社會有貢獻,作為彌補(或是「賠償」)。

有段期間,我常與家人到科學博物館,一次看到商家販賣縮小版器官模型,先買「大腦」、「心臟 」部位,回家組裝。孩子很有興趣,幾個星期,陸陸續續,採購「眼睛」、「耳朵」、「胃腸」模型。有一天,孩子說,"Muscle"還沒買,便約好找個星期日,再去科學博物館購買。到了那一天,與孩子坐公車,遇到紅燈,往窗外一看,路標「梅亭街」三個字映入眼簾,我忽然想起「街亭」與"Muscle"之間的關聯,回憶《鐵獅玉玲瓏》節目,用台語發音,「馬謖」像"Muscle"。

之後那幾天,「馬謖拒諫失街亭」的故事,又反覆閃現於腦中。

2018年,對於幾個片段小故事,作了聯想。

回憶童年往事,小學階段,我的飲食屬於「方便素」、「鍋邊素」類型,以蔬果米麵為主食,阿公阿嬤擔心我營養不夠,夾肉塊到我的碗裡。但是,我經常為此流淚,嘴巴咬了肉,眼淚當場流下來。多次這樣流淚,阿公與阿嬤漸漸少要求我吃肉。

到了國中階段,想到「男兒有淚不輕彈」,在學校怕同學看我流淚,眼睛強忍著淚水,不要流下來,勉為其難吃肉,但是吃不多,吃多就作嘔。國中二年級,吃到肉會頭痛,有時候是劇烈的嚴重疼痛,經過再三思考,我自己決定,由「鍋邊素」升級為「蛋奶素」,不再吃肉。

隔了幾十年,回想兒童時期「吃肉流淚」的事,大概可說是現代版的「揮淚斬Muscl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