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樂團的指揮,聽到很多人演奏走音,說:『實在太離譜了!這種聲音,要怎麼上台表演?』

指揮家與朋友閒聊的時候,很懊惱這件『離譜』的事,從事高科技發明的友人,想出一招來警告『離譜』的人。

 

他製作紅外線偵測器,放在譜架上,若有人的身體離譜架太遠,會發出嗶嗶的警告聲。

但是,警告聲很吵,干擾樂團演奏的聲音。有人建議,改用LED閃紅燈,也是很好的警示。

大家演奏時,『離譜』的團員,被閃紅燈警告,就快點靠近譜架,閃燈就會熄滅。

有人抗議了『我的眼睛遠視!明明有看見譜,只是身體離開較遠一點點就被警告。』 原本別人設定距離50公分,發出警告,這位遠視者調到80公分。這真是有彈性的制度,因人而異。

假如團員演奏,身體很靠近譜,但是眼睛不看譜,這樣是不是『離譜』呢?

工程師曾經考慮偵測每個人的眼睛,但是不容易作到,也不確定紅外線會不會傷到眼。

大家藉著高科技儀器的自動警告,專心練習演奏兩星期,變得很熟練。每位團員皆是『心中有譜』,演奏出優美的音樂,不須要再看譜,於是指揮就讓大家把警報器拆下來了。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


在虛擬的故事中,『離譜』一詞,竟然有辦法被現代科技下定義,還能夠『數量化』,測量身體距離譜架幾公分。但是眼睛不看譜的情形,儀器卻未能偵測。

交響樂團練到『心中有譜』之後,身體距離譜架的遠近,已經變得無關緊要了。到這個時候,如果還要繼續使用紅外線偵測身體『離譜』幾公分,這種儀器發出的警報本身就太『離譜』了!


(以下是寓言故事的聯想例子,讀者可以聯想自己的其他事例。)

現代社會常使用『數量化』評量測驗,屬於科學方法,很有效率。但是,某些情況,必須有其他配套措施,不能只依賴片面的『分數』來代表整體成績。有些東西是難以『量化』的,或者在『量化』過程,存在大小不等的誤差。可能有多種不同的『量化』方式,哪一種比較適合呢?

在生活中,有時我們可能會認為別人『你這樣做,太離譜了!』但是,只用自己的標準看待別人,有時不一定恰當。可以試著詢問對方的想法,說不定別人有他的道理。若在第一時間,急於否定別人,有時可能會弄錯。

評估人的工作或學業表現,可能有不同的方式。為了訓練,可以採取考試或其他測驗方法,每一種成績,可以參考,但未必代表這個人的全部。在訓練初期得分低,不表示最後的成績也那麼差。

未到最後結局,也未使用適當評估方式的情況,在某些時候,很難斷言別人的成就。


在醫學上,以『過動兒』為例,真的需要多重觀點來綜合評估。

被認為有過動症的小孩,到了醫院,陌生的環境,在醫師面前,可能不會表現出過動行為。需要家長、老師分別填寫量表,換算分數,衡量是否達到過動症的診斷標準。

有一次在醫學會議上,聽到留學美國的醫師,曾經與外國醫師在聊天的時候,恰好旁邊有個小孩蹦蹦跳跳,美國醫師認為很正常,小孩本來就是那麼活潑。我們的醫師說,這個美國小孩,如果是在台灣,會被當作有過動症。若是在更拘謹的社會,可能大人的標準更加嚴格,不允許小孩在公開場合有太多動作。

過動症的評定,在不同的社會,存在不同的標準。如果大人可以欣賞孩子的優點,適時給予鼓勵,多作正面思考,孩子的進步會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