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小學的年代,有個卡通節目《無敵鐵金剛》,我很喜歡看。大概是三年級的時候(1977~1978年)開始看,全部播映完畢後,電視台重新播放,我好像到了六年級也還常看。

影集裡,提到「鍶合金」是全世界最堅固的合金。到國中二年級,我已經沒時間看卡通節目,但學校的化學課程,我看到「鍶」,便想起小學時期看的卡通。課本沒有提到「鍶合金」是不是很堅固。唸國中,是有升學壓力的,在課堂上,不敢亂問問題,怕被老師罵:「電視看太多」。

上了高一,當年有門課程叫做「基礎理化」,第17章就是談「合金」。老師教完這章,照例讓同學們提出疑問,以便即時解答。在我腦子裡積存多年的疑問,終於忍不住要問了!本來有點猶豫,怕被同學們嘲笑,我仍然鼓起勇氣舉手,向老師詢問:「鍶合金是不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合金?」

果然同學聽到便笑出來,幸好是會心莞爾一笑,不是用嘲笑的態度。老師也看過電視,反問我:「是不是看卡通影集?」我點點頭。

老師說要查資料才能回答,過了幾週,老師也沒找到答案。我想,「鍶合金」應該只是虛擬的名稱吧!否則,國中、高中的課本應該會有論述。

在2008年12月,一次逛百貨公司,無意中發現《無敵鐵金剛》出現在一排懷舊卡通DVD裡,便買回家看。這有中文字幕,但皆用日本語發音,在字幕上看到的是「超合金Z」,不是「鍶合金」。

現在重新回想求學歷程,國小、國中時代,真的不敢在課堂上隨便發問,其他同學們也很少提出疑問。好像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們羞於發問,怕在大庭廣眾面前,呈現自己的無知。

高中一年級遇到的老師,大概是平常會用有趣的譬喻法來講解課程內容,也經常面帶笑容,讓學生比較敢問問題。當年,升學壓力似乎也尚未降臨,一年級的生活比較有趣。

高三那年,我曾經向物理學老師請教問題,老師好意勸我不必鑽研那種大學聯考不考的範圍,等上了大學,自然會學習。但我聽了,卻不是這樣想,假如我是當年那位高中物理老師,我可能會提供方向,讓學生去親自找答案,學生有能力吸收多少,就儘量吸收,吸收不到的部分等上了大學可以繼續學。

在大考的壓力之下,學校的正式課程,幾乎皆以考試為導向,比較少能顧及學問的趣味,以及學生主動學習超出課本範圍的知識。

 


2006年我拿到碩士學位,並成為大學裡的講師,在教學過程也遇到一些困境。偶爾回憶小學到大學的學習,思考我是如何由「學生」轉變成「老師」?學生為何上了大學仍然很少提問?

這需要時間去漸漸培養、調整心態、重新適應,不是突然可以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