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大班的小明,相貌透發出良好氣質,而且彬彬有禮,受到老師與同學們喜歡。

一天,他與父母親到別人家作客,朋友端來茶水,說:「請慢用!」他一聽,立刻學起來。

改天,陳伯伯到家裡找爸爸談話,小明幫助媽媽,端出一盤水果,到陳伯伯面前,他講:「請慢用!」陳伯伯聽了很高興,一直稱讚這小孩很懂事!

經過好幾回,趙阿姨、王叔叔、張老師到家中作客,每次小明講出「請慢用!」,總是得到讚賞,小明內心,相當喜悅。

有一次,李伯伯到家裡作客,詢問洗手間在哪裡,小明帶著李伯伯走到位置,也主動啟亮電燈,並且講「請慢用!」突然,李伯伯臉上,有一絲奇怪的表情!

小明也覺得不太對勁!快快跑去問媽媽:「我是不是講錯話?」

媽媽很耐心指導小明,一般人講請慢用,通常是在「食物」,而不是「洗手間」。

小明講:「我的意思是請李伯伯不必急著出來,沒有人會催他,可以慢慢使用。」

媽媽繼續解釋,一般人的語詞使用,大致有約定俗成的習慣,某些用語,要注意場合。

等一會兒,李伯伯出來,看著小明無辜的眼神,就安慰小明:「沒關係,說話的藝術,可以慢慢學習,你是個很有禮貌的小孩。」

小明看到李伯伯完全沒有生氣,就放心了!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

報紙曾經刊登篇幅很短的洗手間「請慢用」笑話,以此作為靈感,編出小明的故事。

 


 

在現實生活之中,有些事情,不完全相同,卻有所類似。

譬如:有個藥品,剛開始治療,在不少病患都呈現很好的效果。有一天,突然遇到某位患者,發生過敏反應,醫師警覺到,下次不要再對這位病人使用此種藥物。如果累積相當人數,引起研究者的注意,那麼就會去歸納、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對於未曾受那種藥物治療的人,提供預先評估的方法,及早避免過敏反應。

 

醫療之外,其他領域,可能也存在相似情況。人們可能習慣用固定一種方法處理事務,遇到少數特殊的例外,舊方法不適宜。這時,可能會有人思考別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或許也有人嘗試把新舊方法作個融合,演變出一種更加成熟的處理模式。

 

這些進步,要有長時間的經驗累積,也可能需要跨領域的合作研究。很難一個人在短短時間內獨自創新,也就是說:「請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