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親身體驗
      • Back
      • 醫生也會生病
      • 早期警訊
      • 慎作決定
      • 克服手術恐懼
      • 術前聽聞建議
      • 開心的開心人
      • 還沒看的照片
      • 正面思考
  • 學習歷程
      • Back
      • 幼兒園
          • Back
          • 第一天上幼兒園
          • 賒欠三十元
          • 模範生
      • 國小
          • Back
          • 原則與例外
          • 幽默生活
          • 該不該打
          • 臨時當指揮
          • 綽號「最高法院」的同學
          • 剪刀石頭布
      • 國中
          • Back
          • 遊戲中學習
          • 算錯答案
          • 老師向學生道謝
      • 高中
          • Back
          • 退後原來是向前
          • 印象深刻的國文老師
          • 霹靂車啟發靈感
          • 鍶合金
          • 意料外的讚美
          • 不要畫地自限
          • 奇妙的緣份
      • 準備重考
          • Back
          • 遇英文字立刻查嗎?
          • 如何設定目標
          • 從容就易
          • 測不出的進步
      • 大學
          • Back
          • 唸錯科系嗎
          • 太極拳與乒乓球
          • Me Too ?
          • 測不準
      • 研究所
          • Back
          • 最後一名
          • 畢業校友回娘家
      • 整體回顧
          • Back
          • 考試的順與不順
          • 預習與復習
          • 分散壓力
          • 最大的支持者
          • 缺點變成優點
          • 學校沒開的課
          • 考前一天
          • 平常心
          • 醫科當作理工科來唸
  • 聯想
      • Back
      • 猜謎
      • 奇妙文字
      • 現代寓言
      • 電腦與人
      • 生活記趣
      • 數學趣味
  • 看診心得
      • Back
      • 誰沒有壓力?
      • 眨眼的小學生
  • 個人簡介
      • Back
      • 為何作這網站
      • 學經歷
      • 現職
      • 門診時間
      • 網站名稱由來

為何要作這個網站

自1983年以來,一直對電腦資訊很有興趣。以醫學為職業,繼續吸收一些電腦領域的知識,雖然不懂高深的技術,但總有簡單的部份能夠學習。

閱讀全文:

學經歷

學歷

台中一中畢業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系畢業 (兼修中醫、西醫課程)

中國醫藥大學 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碩士

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兒科部住院醫師、總醫師,小兒神經科研究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 研究醫師

專科醫師

中醫師及西醫師雙重資格

小兒科專科醫師

小兒神經科專科醫師

中醫兒科專科醫師

中西整合醫學會專科醫師

參加醫學會

台灣兒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會員

亞澳小兒神經醫學會會員

中西整合醫學會會員

中醫兒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癲癇醫學會會員

台灣頭痛學會會員

 

門診時間

看診有兩處:

(1)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2)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美德醫療大樓 中西醫結合科

若需掛號,請確認時間與地點。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
上午  


        兒童醫院
217診
下午 兒童醫院
127診
  美德醫療大樓
中西醫結合科
166診
  兒童醫院
217診
 
晚上       美德醫療大樓
中西醫結合科
166診
   

 

門診時間若因請假而有臨時改變,請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網站為準。

網路掛號

請按下列連結,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網站掛號:
複診掛號
(已有病歷號碼:若以前看過其他醫師,或是在本院出生,都算是複診)

初診掛號
(從未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看診,無病歷號碼,須填入基本資料才能掛號)

 

現職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  主治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小兒神經科  主治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  講師   (教育部  部定講師)

平時除了看診之外,也需對院內實習醫師作教學工作。

在醫學中心的每位主治醫師,皆要作醫學研究,並發表論文。敝人與中國醫藥大學教授合作,進行研究計畫,門診以外的時段,有時到學校去整理研究資料,有時在附設醫院開討論會,有時到病房看會診或帶實習醫師討論個案。

沒有夜間門診的日子,下班後,回家培家人共進晚餐。也常培孩子看卡通影集,大概是卡通節目看多了,所以常常會有新的靈感,這些idea就應用在中西醫結合以及網站的文章寫作。

醫療工作有時很忙碌,有些日子比較有空閒,放假時帶妻兒到戶外走走。行有餘力,就來充實這個網站的內容,希望能漸入佳境。

 

網站名稱由來

2002年考進研究所,雖先休學一年,但有時遇到已入學的同學,我向他們請教研究所學到什麼?同學說,研究要有創意,恰好其中一位與我都很喜歡看《哆啦A夢》卡通,偶爾也談談看電視得來的靈感。

我常在看完卡通之後,聯想對於研究有什麼啟示?

有時也思考,對病患提供養生保健概念,以及提升心靈生活,是不是可以用輕鬆的方式?

一天,逛書店看到有本《伊索寓言》,買回家看,後來想到《醫所喻言》作為網站名稱,2003年作出簡單的網頁,但內容太少,似乎也沒什麼人來看。

2009年因為教授鼓勵我發表生病的心路歷程,7月1日我的網頁重新呈現,到10月1日,補了幾篇『寓言』小故事,然後把《醫所喻言》的名稱正式放在這個Blog裡。

 

 

為何叫 Watt ?

我在高中二年級時,被同學們問這個問題。回答這個題目,要由小時候談起,我是早產兒,出生時,頭部相對於身體而言,顯得很大,叔叔、姑姑叫我「大頭」。

爸爸聽到了,就說:「取個英文名字叫『瓦特』,以後大家不要叫大頭了!」

小時候,我有記憶開始,就是被人叫『瓦特』,直到五歲上幼稚園那一天,才知道自己正式名字是『聖興』。

有英文名被人叫,真的「綽號」的使用次數會大幅減少,叔叔只有偶爾會喊我「大頭仔」。

高中一年級,我在英文字典的附錄發現,James Watt( 發明蒸氣機的瓦特),Watt 是作為「姓氏」,而這個英文名稱,也可當作是「名」。

不久,有同學在英文考卷寫他的英文名 Eagle Huang,老師發考卷,全班知道這位同學有英文名。下一次考試,我也在英文考卷寫上Watt Lin,老師在發卷子的時候大聲唸出來,後來同學們就習慣稱呼我為Watt Lin,不只在英文課如此,其他時間也是。

高一那年,有同學說我走路的動作很像機器人,寫出來的字也像機器所寫,所以我的綽號是「機器人」,一直到高三還有人這樣叫,老師聽了也知道「機器人」是叫我。但很少有同學這麼叫,大概是叫Watt Lin比較習慣。這很像小時候『瓦特』取代「大頭」的綽號,被叫Watt Lin就很少聽到「機器人」。

製作個人網站,選擇網址的名稱,愈短愈好,我想起這個從小伴隨的稱呼: Watt ,因此註冊網域名稱為 watt.tw 。